旅游就是走走、看看、尝尝、玩玩,兴之所至还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来点探险之类。以达成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目的。在完全个性化的时空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情一景或许都能触动心中感慨,让人遐思神往,令人激动莫名。此次去常熟我就完全的沉浸在这种境界之中,竟想常住不思归。
常熟是坐小城,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其“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所以得名常熟。
我最早知道常熟是源于京剧《沙家浜》,剧中胡司令介绍阿庆嫂时,有一句台词“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由此知道了沙家浜归属常熟,一晃四十多年了,2018年的深秋时节我突然有了要去常熟的冲动,说走就走不是漫无目标,而是遵从内心的呼唤。
出行前的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兴奋的,查景区、订酒店、购车票、规划线路、收拾行装等,人未动已神游,对常熟的经典之处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此行也就更加的憧憬与期待。
由上海去常熟是相当的方便,每15分钟一班的发车密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使得常熟如同上海的卫星城一般的存在。由此,也昭示出常熟的经济是相当的活跃城市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这点在我到达常熟之后感受的就更加的强烈。下车伊始跳入我眼帘的两座建筑楼顶的大招牌就令我讶异,一个是“中国鞋业中心”、一个是“中国男装中心”,我心中暗想,敢冠名“中国”,这需要多大的规模和交易量呢?企业的冠名绝非随心所欲,是需要政府批准的,如此想来既然能够这样冠名,足以说明常熟的服装行业是相当的了得。我留意观察,常熟服装产业是相当的成熟,在不同的街区汇聚着如服装面料、辅料,服装加工机械各类市场,产业链十分完整。
按照我的计划,两天时间我要游览沙家浜景区、虞山景区、尚湖景区。常熟公交体系十分完善,所有的线路不论远近都是一元钱,且直达景区方便又快捷。最值得称道的是,常熟的公交站点全部是网络化,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车辆运行动态,我不由的为城市的管理者点赞,如此人性化的设施在国内的城市是不多见的。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阳澄湖畔,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平心而论若不是京剧《沙家浜》的深远影响,这里就是普通的江南鱼米之乡,作为湿地或乡村游更显贴切。沙家浜风景区,以浩荡的芦苇、宽阔的水域构成自然绿色生态的主基调,“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派安然恬静的气象。
江南的芦苇与我们北方的芦苇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的芦苇粗壮高大,芦苇的茎秆都有拇指粗细,苇秆很像纤细的竹竿,密密匝匝的拥挤着向上生长,高高扬起的芦花有三米多高,秋风中涌荡着阵阵波浪,小船在芦苇丛中穿行,波光水影,诗情画意,好一副江南鱼米之乡的秋韵图。
我在景区内信步而行,仿佛是故乡重游毫无陌生感,我在路街中、在芦苇间、在水湾港汊里,努力寻找《沙家浜》的印记。记得中学期间,音乐老师教过“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唱段,到现在依然是我最喜欢唱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之一,完全不逊色与“智斗”。我边哼唱着曲调,边追寻红色经典的场景,其意更浓、其情更切,以至于快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沙家浜看的是风光,追寻的是情怀。传奇的故事和沙家浜人文历史积淀铸造成这方水域的灵魂,赋予这片芦苇荡以无穷的魅力,召示着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美丽又富强。其实这里原来并不叫“沙家浜”,最早的时候叫做“横泾乡”,《芦荡火种》演出成功后,才先后更名为“芦荡公社”和“芦荡乡”。待到改编成京剧,进京演出获得成功,毛泽东亲自定名为“沙家浜”的时候,这里才最终成为了沙家浜镇。随着京剧《沙家浜》这里也就走入了一代人的心里,成就了极富戏剧性的地名花絮。
下午我来到了横卧于常熟城西北的虞山,虞山东南蜿蜒入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不以自然景观称雄,而以人文景观称胜。有吴文化始祖先贤仲雍墓,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墓,开启东南文化之祖、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言子墓,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台,及明未民族英雄瞿式墓,还有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世人视为珍宝,现此画一半藏于大陆,一半藏于台湾。还有明代抗倭名臣王扶墓,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钱谦益,名妓柳如是墓,清代大画家、开创“虞山画派”的王石谷墓,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支持维新变法的翁同和墓,清未民初著名文学家曾朴墓等。徜徉于这些历史遗迹之中,缅怀古人,追思先贤,是开启江南文化宝库的钥匙,使我能更深刻的了解常熟文化的历史渊源,体会城市精神风貌的历史传承。
就说言子吧,名偃,字子游。是春秋时常熟人,到鲁国就学于孔子,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子擅长文学礼乐,曾任鲁国武国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其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后世尊称为“南方夫子”。在孔庙中设十哲牌位陪祀,言子名列第九。先贤的思想光辉引领后世的风气浩荡,常熟人得益于言子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才有了常熟人才辈出的历史辉煌,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才有了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墓门牌坊联为“旧庐墨井文孙守,高陇虞峰古树森”。第二道前后有乾隆书额:“道启东南”、“灵萃句吴”。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坟圈内有明清墓碑各一,分别刻有“先贤子游言公墓”、“先贤言子墓”。
虞山众多的墓地,每一座都是一座丰碑,每一座都书写着一串历史故事,像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星空上,让后人敬仰、缅怀、追忆,并启迪着后人继往开来,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当我们走在常熟的街道上,就可以感受到那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气息来自于来自于商店的橱窗、来自于小巷的石板路、来自于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我是由虞山公园走到方塔园的,途中有大路也有小巷,不论大街还是小巷都整洁又宁静,我走过沿河街、紫金巷,巷子里的建筑依然是明清时的原貌,粉墙青瓦,石板小路,让人有一种误入时空的恍惚。在此之前我也去过不少古镇,而且是很著名的古镇,那些经过全方位改造后的古镇过于夸张的古朴与过度的商业氛围相杂糅,让人总是觉得哪里不对,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怀疑。在常熟的市区里我终于找到了古民居的真实,这是恬淡中透着古意,沧桑中闪烁着自信,是内敛低调中张扬着的美感。居民们祥和的守候着生活的温暖,时值傍晚,透过门窗小巷深处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有文化沃土的滋养,必然绽放浪漫情怀的百花,在常熟你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常熟的商家,不论是主街的大商场还是临街的小门面,每一家店面都收拾的清丽雅致,商品的摆放、橱窗的修饰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尤其是那些临街的小店,店面三五十平方,每一家都有独特的魅力,从门前的绿植布设到橱窗的修饰到商品的陈设,千店千面,绝无雷同。或优雅、或幽静、或温暖、或明快,甚至是一桌一椅都情调嫣然,似乎是一场艺术展示会。不仅赏心悦目,那份浓郁的文化浪漫气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会让人沉浸其中而流连忘返。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小城常熟的美丽,不仅有青山苍翠、碧水长流的生态,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常熟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其优雅与从容、洒脱与自信,就在这日常的生活中自自然然的透过一个个窗口展示在了人们面前。
走走停停,我于傍晚时分来到了方塔园,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紧邻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方塔步行街 。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休闲、购物的好去处。工作人员告诉我快要闭园了,在交流中我知道了看方塔最佳的时段是清晨。
方塔翘楚江南,是古建筑中瑰宝,历经8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伟岸隽秀,灵光四射,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城标志。南宋高僧文用认为常熟城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风水 学上称“主位低客位高”,应在城东南建一浮屠以“抬高主位”。当时的县令采纳了高僧的建议,发动建塔。建塔半年,主持此事的文用和尚去世,耗资巨大的工程遂被搁置。事隔140年,才有僧人法渊发动续建。常熟人众志成城,终于成就一方大观。清咸丰年间方塔所在的崇教兴福寺毁于兵火,而塔幸存。“千载景观文蔚虞山福地,九重新颜霞蒸吴会名邦。”常熟人视大难不倒的方塔为祥兆。民间还有传说,位于常熟古城西北的十里虞山既人们俗称卧牛山是神牛所变,而方塔就是栓牛之桩。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砖木楼阁式形制,因其四面九级,外形方正,匀称俊俏,所以俗称方塔。
“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方塔园建筑既绚丽大气,有皇家园林的文脉神韵,又采用江南园林曲折多变的手法,曲桥亭台、轩廊水榭、山石花木相得益彰。园中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如今方塔被
定义为常熟城市原点,既代表城市核心区域的位置,更是反映城市特点和历史文脉,体现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
第二天晨光微熹中我再访方塔,此时街道寂静,车影稀疏,水岸柳影婆娑,晨鸟婉转清歌,而方塔园内确是热闹非常。院内东侧有茶坊,空地上遮阳扇下安放藤编桌椅,百余名长者在院内或品茶、或遛鸟、或晨练,好一派静谧安详晨光图。尤其是回廊间亭阁内打太极的身影,最为好看。衣襟轻舞,缓步移行,飘飘然很有些仙风道骨的韵味,与古典园林的晨光极为契合。我在这样的氛围中畅游园林,在情景交融中很有些今夕何年的感慨。
方塔园东门是歇山式大门,朱栏白墙,端庄明朗。沿着回廊向左行,可到“识春轩”。 沿“千叶一卷廊”迤逦而行,看到一路修竹疏朗,叶影婆娑,呼吸间为你滤去胸中俗虑。在此刻望方塔东南两面。紫霞满天,方塔旭日镀金,气宇轩昂,壮丽无比。曲廊尽头处有方亭,名“文渊亭”,是纪念方塔的始建人和续建人——文用和法渊两位高僧而建。顺着连廊向廉池前行,廊内建有常熟历代名人的廉政警言格句木刻。至“蠡勺清心”, 在此可观赏水中塔影。千年古塔,百年老树,红栏白墙的仿古建筑,造型多姿的小桥和蓝天白云,在这水中组成的一幅幅画面更是别有情趣。池北就是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树高20米,主干胸径粗2米多。树龄已有800多年。池西有问泉堂,堂前有古井。古井的井砖形制与部分塔基用砖相同,可以证明井为宋 代之物。古树、古井与古塔就是这公园里宋代遗下的“三宝”。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
走出方塔园再看东门入口处广场上的石牌楼,则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气势雄伟的牌楼正面额书“辉映海虞”,背面为“建炎遗构”。是多么生动简洁的概括了方塔的历史定位。立柱两面镌的楹联:“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袛林新拓万人来”则描绘了方塔的前世今生,方塔不负常熟城市原点之名。
上午游览了尚湖,相传商末姜太公因避祸在这里垂钓所以也是常熟的名胜之一,步入尚湖十里虞山与湖水相映,拂水长堤横卧湖中,极目四周花红柳绿之中不时显露飞檐翘角。正如有幅对联所写“远近青山画里看,浅深绿水琴中听”。尚湖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湖光山色,妙趣横生。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名气,不如绍兴东湖的雅致,不似扬州瘦西湖的温婉,不比洞庭湖的浩渺。但是尚湖自有另一番味道,若不亲临总有遗憾。
常熟别称“琴川”,是因为常熟城内古代有自南向北平行排列的河道,像古琴的七根弦。“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如今这些河流有的干枯,有的湮灭在城市的建筑里,但是常熟人仍自豪于“琴川”的别称,
把家乡常熟称为“弦歌旧里”。琴川就是琴声歌声遍布的大地,是文化大河的渊源流传,这是常熟人的自尊与自信,也是古人对常熟礼仪之域的赞美之词。张元桢《琴川杂咏》诗曰:“四科文学仰前贤,遗泽流风遍海壖。敢是弦歌分两地,至今犹复话琴川”,热望常熟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老何